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八极拳 无招无式拳·意随心转成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开门八极拳发源于清雍正年间(1723-1735),河北沧州孟村回族武术家吴钟融汇家传武技与道家功法,在融合少林六合大枪精髓的基础上创制而成。其名称蕴含着双重哲学意蕴:“开门”既指以“六大开”技法破开对手门户的战术核心,又象征打破门户之见、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;“八极”源自《淮南子》“天地八方极远”的宇宙观,强调劲力贯通八方的空间维度。
吴钟早年师从云游道士癞魁元,十年间精研拳理与器械,后以六合大枪绝技震慑武林,获“神枪吴钟”美誉。他将原本秘传的武技公开传授,在孟村、罗疃等地设场授徒,形成以“顶、抱、单、提、胯、缠”六大开法为核心的技击体系。其女吴荣继承衣钵后,将八极拳与回民尚武传统结合,发展出“跺脚震九州”的沉坠劲与“贴身短打”的战术特色,使该拳种在沧州地区迅速传播。至清末,八极门人已遍及华北,李大中、张克明等宗师更将拳法带入宫廷,成为溥仪、孙中山等政要的侍卫武技。
该拳种的技术体系以“三盘连击”为骨架,强调“脚不离地”的趟泥步法稳固下盘,配合“熊步虎爪”的刚柔相济。其核心发力原理包含沉坠劲、十字劲、缠丝劲三大系统,通过丹田聚气、哼哈发声实现“动如崩弓,发如炸雷”的爆发力。实战中讲究“硬开硬闯”,以肘、膝、肩等八体为武器,在“三摧”(摧身、摧步、摧招)原则下实施短距离连续打击。典型技法如“贴山靠”能将全身重量贯注于肩部冲击,配合“阎王三点手”形成致命连招,体现“以短制长”的战术智慧。
八极拳承载着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。其套路编排暗合《易经》八卦方位,训练中讲究“醒气发声”调和阴阳。所谓“六大开”不仅指技法,更蕴含“开悟、开智、开德”的修行次第,要求习武者通过“开门入窍”达到武德兼备的境界。这种武学思想使八极拳超越单纯技击范畴,成为融合儒家礼教、道家养生、兵家谋略的复合文化体系。
近代以来,八极拳经霍殿阁、李书文等大家推广,形成“孟村系”“罗疃系”等主要流派。1985年孟村成立开门八极拳研究会,系统整理出21式经典小架与四十八大架套路,推动该拳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当代传承中,吴连枝等传人创新出十二路进阶体系,结合现代运动科学改良训练方法,使这门古老武艺在日本、欧美等20余个国家广泛传播。其“文有太极安天下,武有八极定乾坤”的武林地位,印证着中华武术刚柔并济的永恒魅力。
习练开门八极拳或与人交手,首要凝神静气,稳固下盘。所谓“开门”,一方面要打开自身利于攻防的门户,另一方面要突破对手的防御。以四肢为进攻利器,掌控八方局势。依据万物皆源于土的原理,即一切以自身为中心,在极近的距离内巧妙调动对手阵脚,使其随自己节奏转动,伺机进攻,这便是“八极”之意。由于应敌招式皆围绕强行突破对方防线,所以八极拳也叫“开拳”。又因它刚硬迅猛、适合近身搏击,其劲力被称作“爆发力”。
八极拳劲力分为“沉、弹、十字、寸、缠、悬”六种。每种劲力随招式不同,发力方式各异,有时单一劲力作用,有时数力合一。有师傅曾言:“八极拳发力难掌握,需通过哼哈二气,使六种劲力融会贯通,以弹劲和悬劲为主,强调短距连击、硬打硬冲,长短劲力相互配合。只有掌握各种发力方法,才能领悟其精髓,吃透招式、技法与原理。”具体练习方法需亲身实践,搏击的精妙之处难以用文字详尽表述,往往要师徒面对面口传身授。
开门八极拳演练时,要呈现“熊步虎爪”之态。步伐如熊般稳健,灵活而不乱;出手似虎爪般威猛,厚重且直击向前。跺脚闯步要力透金石,落地生根;出手则如箭离弦,疾如闪电。练习该拳法分为三个阶段:
1. 初级阶段:此阶段以夯实基础为主,学习拳术与器械是重点内容。
2. 中级阶段:着重对招式进行试练与拆解,深入理解搏击技法的作用及特点。需反复单人练习,连贯单个招式,实现意念、手、眼、步与身法的融合。
3. 高级阶段:习练至能随机应变、随心所欲的境界。此时招式不受意念刻意操控,身体也不为招式所束缚。
俗话说:“八极,八极,脚不离地。”故而练习与交手时,务必突出“迈步如趟泥,脚步站位不拘泥于四六或八分成比例,进退依靠趾骨发力”。
八极拳还讲求“醒气发声”。其一可使气息下沉丹田,避免上浮;其二能震慑对手,增强自身威势,助力招式发力。“醒气发声”主要指“哼哈”二气,实则为“引气”与“行气”。“哼”是鼻子呼气声,“哈”是嘴巴吸气声。吸气时先收腹,待空气入肺后,再以肺部空气充盈腹部,将气蓄于脐下三寸丹田处。行气时,将储存之气运用于发力部位,实现以气助力。但凡运气得当、呼吸方法正确者,发出的声响越大。师傅教导:“气从尾闾发起,于颈梗处发力,根源在腰部,沉气发声源于丹田真气,并非声嘶力竭地呼喊,气要沉至会阴,达成阴阳结合。发气时紧闭嘴巴,用气从鼻孔顶出,而非大喊,发力结束随即放松,再从嘴吸气。”
开门八极拳以“六打开”“八大招”为根基,八极小架为分支,八极单打为更细致内容。在此基础上,分析归纳相关内容,将素材排列组合,衍生出风格各异的套路。
1.“六打开”是八极门的指导思想,先抢占攻击位置再出招,与人交手皆不离此道。分别为“提、抱、单、顶、胯、缠”,但并非固定招式,实战中招式灵活多变,出招要令对手无机可乘。
2.“八大招”是八极门搏击招式的基础,以“打开”为核心衍生诸多招式。一招一式拆解皆有根源,手法层出不穷,连贯灵活,高深难测。
3.“八极小架”是八极门的基础拳路,每个定式都至关重要。原本仅有一路,现今保留最完整的是强氏一系,约21式。吴秀峰前辈将其拓展为十二路,依“顶抱单提胯缠”排序,后六路习练者已寥寥无几。有“一路合了手,二路三番手,三路三点手,四路爬山手,五路摇双膀,六路走缠胯”的说法。
4.“八极单打”动作刚猛,搏击手法讲究短距截拿、强攻硬打,打法多变,能以短克长,分上架与下架动作。因其运动量较大、手法繁杂,老拳师提炼主要手法,组成一趟短拳,名为“单摘”,主要在沧州、孟村两地流传。
附:开门八极拳其他相关拳路参考:
教门弹腿(孟村传承)、金刚八式(李树文传承)、四郎宽(吴荣传承)、四郎提、黑虎拳(吴秀峰传承)、应手拳(霍殿阁传承)、扶手(吴秀峰传承)、六肘头、行劈肘、桃花散(吴荣传承)、飞虎拳(吴荣传承)、罗汉功(吴秀峰传承)、四十八大架(强瑞清传承)、黑虎番子(吴秀峰传承)、黑虎五龙(吴秀峰传承)以及二十四连手、三十六连手等变化组合。
开门八极拳的器械内容:
六合大枪、梨花枪、梅花枪、双枪、对练花枪、行者棒、四门刀、九宫纯阳剑。
开门八极拳兼学的拳种和器械:
合一通背拳、劈挂拳、青萍剑、苗刀、劈挂刀、疯魔棍等。
开门八极拳的总秘诀:
“久守必败,进攻需力猛,眼要准,手要狠,心要决,意不乱。轻浮则无力,刻板易僵硬。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